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

如何区分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有以下几种:一是在经典条件发射中,刺激物是在行为生之前就呈现的,即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呈现的,即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二是经典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行为反应是天生就有的,具有被动性的特点;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行为反应是后天塑造起来的,且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四个强化原则?

斯金纳总结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具有一下四个强化原则,包括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惩罚、强化消退。

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

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负强化容易与惩罚相混。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惩罚可以分为两类;[2]负强化不同与惩罚的概念,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有加强行为的效用,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惩罚与负强化的主要区别。

第三种: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例如,企业曾对职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定额给予奖酬,后经研究认为这样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不再发给奖酬,从而使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

扩展资料(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

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相同点: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不同点:1、就条件反射长生的实质(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在后。2、从个体反应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但操作条件反射中却截然相反。3、从条件反射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是诱发性行为,是被动的,是反应性行为;二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则属于自发性行为,是主动的,是操作性行为。4、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匪、达到目的。

名词解释操作性条件反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反应形式――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是将实验动物放入斯金纳实验箱中,箱内安装一根杠动物按此杆就能得到食物强化。开始时,动物在实验箱中盲目地活动,偶尔有几次脚踩在杠杆上,就获得强化物。由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操作的过程,故这种条件反射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简介

斯金纳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并根据这两种反应提出了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在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狗看见食物或灯光就流唾液,食物或灯光是引起流唾液反应的明确的刺激;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如白鼠在斯金纳箱中的按压杠杆行为就找不到明显的刺激物。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如游泳、写字、读书等等。据此,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两种学习形式:一种是经典式条件反射,用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行为;另一种是操作式条件反射,用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行为。西方学者认为,这两种反射是两种不同的联结过程:经典性条件反射是S–R的联结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rwlyx.com/c/504068.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