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汉文学的概称,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如下:
翻译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
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原文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7]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创作背景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如下:
1、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翻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3、注释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摘要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为谁而写,有友人和妻子两种说法。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夜雨寄北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一说是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说是友人。
3、问:询问。
4、归期:回归的日期。
5、未有期:意思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未,没。
6、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
7、夜雨:晚上下雨。
8、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涨,水位升高。
9、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10、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西窗,西窗之下。这里指亲友聚谈指所。烛:烛花。
11、却:副词。还,再,且。表示小小的转折。
12、话:谈论。
13、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雨时的心情。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一起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时,我痛苦地情思着你。
说一下,此诗被评为:珍珠翡翠玉连环,
因为“巴山夜雨”出现了两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rwlyx.com/c/50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