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是多少岁 及冠和弱冠是多少岁

弱冠是多少岁 及冠和弱冠是多少岁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弱冠之年是指男子20岁。古代的男子在20岁时要举行加冠礼,说明他刚刚到了成年的年龄。

男子行冠礼,就是要把头发盘成发髻,称之为“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写的《礼记.曲礼上》上记载:“二十曰弱,冠。”意思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髫[tiáo]龄:童年。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幼学:小孩十岁。

束发:是指青少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

耄耋:八九十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弱冠多少岁

一.弱冠

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在《礼记·曲礼上》:“二十日弱,冠。”而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所以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二.其它古代年龄

如1.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所以常常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2.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所以常常用“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

3.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大命。所以常常用“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4.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号!郑玄日:“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所以常常用“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5.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常常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弱冠是多少岁呀?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弱冠指多少岁

弱冠指20岁。

也称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就是所说的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

弱冠是多少岁

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汉族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01弱冠指男子20岁,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的男子在20岁时要举行加冠礼,说明他刚刚到了成年的年龄。男子行冠礼,就是要把头发盘成发髻,称之为“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02古时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03古时汉族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04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rwlyx.com/c/508213.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